欢迎您来到徽艺坊铁画官网!

收藏徽艺坊|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传承三百年铁画锻制技艺 铁画艺术品设计、定制、生产专家

全国服务热线 186-5658-2862
安徽芜湖铁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徽艺坊新闻中心 -> 铁画百科

颜昌贵:被岁月湮没的一代铁画大师

返回列表 来源:徽艺坊 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颜昌贵:被岁月湮没的一代铁画大师扫一扫!
浏览:- 发布日期:2016-06-06 15:05:48【

颜昌贵——他是参加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锻制的主要成员之一;他是1965年研制铁画锻制工具电焊机的负责人;他是1977年锻制毛主席纪念堂铁画《长征诗》的主要负责人和主捶之一。

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芜湖市工艺美术职称评审专家;他是原芜湖市工艺美术厂铁画车间主任;他更是从铁画艺人中走出来的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淡泊名利,为人敬仰。他的铁画锻制技艺炉火纯青,技艺精湛,独树一帜,堪称大师!

人民大会堂迎客松

人民大会堂《迎客松》铁画


遇伯乐——从铁匠世家迈进铁画技艺门槛

    1936年的11月,颜昌贵出生芜湖一个铁匠世家,排行老四,祖籍湖北黄陂。那时候他家在老芜湖十里长街的西门口开了一间不大的铁匠铺,名曰“颜正兴锉刀店”,与另一位铁画大师张家康的祖业“张万顺钢货店”相距只有几十米。颜昌贵从小就聪明好学、吃苦耐劳,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学打铁,因父亲中年过世,兄姐已成家,未成年的他就靠自己的铁匠手艺撑起了店面养家糊口。

    说起颜昌贵走上从事铁画艺术这条道路,还要追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走公私合营的合作化道路是当时全国的时代大背景,芜湖的各行各业也不例外。1955年国家发起了一场抢救保护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运动,在时任芜湖市委书记郑家琪、市手工业局局长高云书的关心和支持下,19565月,德高望重的老铁匠、铁业合作协会的会长储炎庆,将自己过去拜师学艺中并在当时已濒临失传的铁画绝技发掘恢复,在自己居住地二街太阳宫筹备成立了芜湖铁画恢复小组,开始招收年轻学徒。随后,于1957年初正式成立芜湖铁画工艺厂,地址选在二街的七更点。而张家康大师的父亲张道元是当时铁画工艺厂的创始人和负责人之一,正是张道元的引荐才使得颜昌贵踏入了铁画的门槛。

毛主席纪念堂长征诗铁画书法

毛主席纪念堂铁画书法《长征诗》

   当年,二十出头的颜昌贵从张道元口中得知成立芜湖铁画工艺厂的消息,便托张道元带了一幅自己锻制的铁画《残荷》给储炎庆老师傅看,希望能进厂工作。然后,储炎庆老师看到颜昌贵锻制的铁画《残荷》后大为惊讶,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打铁的毛头小子打的,心想,他从哪儿学来的?怎么会有如此高的水平。此时,储老犹豫了,犹豫的是他如果来厂上班是给弟子们当师傅还是来学徒?因此,未肯答应。张道元便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高云书局长,高局长等领导得知民间有这么一位能工巧匠十分高兴,及时做储老的思想工作,储老才消除顾虑收颜昌贵为徒。颜昌贵也的确是好样的,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凭借好手艺考了较高的五级锻工,工资是每月五十四快四毛钱,这在当时的年轻人中是稍有的佼佼者。


展艺高——毕生追求铁画技艺“工和艺”新高度

    1959年是建国十周年,也是芜湖铁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当年储炎庆带领八大弟子颜昌贵、杨光辉、吴智祥、张德才、张良华、储春旺、殷元绍、秦学文挥师合肥模型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锻制铁画《迎客松》和《梅山水库》等作品,在师傅储炎庆的领导下,颜昌贵和师兄弟们圆满完成任务,这也是颜昌贵第一次得以大显身手。

梅山水库大型铁画

大型铁画《梅山水库》

   那么,颜昌贵是如何一步步磨练成为一代铁画大师的呢?除了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以外,他的铁画锻技得益于他年少时扎实的打铁基本功,而他爱好美术又有初中文化,这在当时算是铁画人中的文化人。同时,他又得到了一些“贵人”的相助,这些“贵人”不是别人,是同时代的芜湖的一批知名的画家们。无奇不巧,感恩颜昌贵名中有“贵”,他也是铁画人中的“贵人”、福音。颜昌贵自从进了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就与赖少其、王石岑(著名铁画“迎客松”的设计师、安师大美术教授)、张贞一、柳文田、黄近玄、关元鲲、申茂之、黄叶村、师松龄、鲍加等我省一流画家一直保持着多年亦师亦友的情谊,他一有机会就向画家们讨教,这使得他得以博采众长,打下了很好的美术功底。因此,他在锻制铁画的过程中熟练地运用不同的锤法表现画家用画笔想表达的意境,而不是去单纯的模仿,这使他锻制的铁画作品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和很高的艺术价值。他无论是组织锻制鸿篇巨作还是独立锻制尺幅小景,都在尽力追求“工和艺”的完美结合。因此,他是铁画圈中难得的能绘画、能创作设计、能锻制铁画、能锻制铁画工具、能装裱铁画、能搞车间管理、敢于创新的全能型人才。

    文化大革命期间,芜湖铁画一度被迫停产,19737月恢复成立新的芜湖市工艺美术厂,此时,颜昌贵、杨光辉、吴智祥、张德才已经成为铁画车间挑大梁的“四大金刚”,而颜昌贵是大家一致公认的翘楚,顺理成章地担任车间总负责。那时候,国家经济困难,出口创汇很重要。芜湖铁画历史上首次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的2640件铁画“大会战”就发生在那年的冬天,颜昌贵和师兄弟以及其他铁画工人们吃住在厂里,日夜加班,困了就和衣躺在地上睡。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纵观颜昌贵毕生从事铁画技艺,尤其擅长锻制仿古山水、花卉和仕女图。他锻制的仿古山水讲究章法布局和画面的半立体效果,不单在主景上下功夫,更在衬景上也下功夫,在锻制的点、线、面上采取不同的锤法。比如锻制不同的山石,他就用不同的锤法表现不同的皴法。他的锤法细腻而不造作,使得远山近石、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小桥溪水、人物等在他不同的锤法晕染下姿态各异、意境深远、相得益彰。他锻制的仕女图从不矫揉造作,更不刻板;线条处理飘逸,神态自然,尤其注重眉目传情。铁画行内都知道,用铁画形式来锻制人物是比较难的,更做到传神更为难得。他锤锻技术上还有一绝,就是不用铁画稿,直接将仿古山水、花卉和仕女图的图画底稿边打边改成铁画。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相当好的美术造型能力和锻制技艺是很难做到这一高度的。因此,颜昌贵留下来的一些铁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德可贵——以苦作乐传承技艺树铁画人之楷模

    笔者为了写这篇文章,走访了一些颜老曾经的老同事和家人,在与铁画老艺人、72岁的汤传松谈到他的师傅颜昌贵时,老人眼眶湿润,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是一个好人啊!”

颜昌贵山水铁画

颜昌贵大师山水铁画作品

    为人忠厚老师的颜昌贵在厂里是铁画车间的“大管家”,也是铁画人的良师益友。过去铁画车间是个综合性的大车间,从锻制铁画到酸洗、防锈处理,再到喷漆、做木框、装裱他样样都负责,身体瘦弱的他整天到晚总是忙前忙后、事无巨细、不计个人得失,从来只知道老实做人、埋头苦干。锻制铁画需要专业的工具,市场上是买不到的,颜昌贵就自己发明自己锻打工具,然再教会别人去做。喷漆装裱是苦差事也是细活,他同样带头干。他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给了大家,培养了一大批铁画技术骨干,其中就有安徽省首批工艺美术大师张家康和汤传松等。三儿子颜宏保是家中唯一子承父业的人,至今仍与妻子一道默默无闻地传承铁画。

    生活中的颜昌贵更是普普通通的布衣百姓,谁家有事他都乐于帮忙。他是孝子也是慈父,一辈子宁肯自己吃苦受屈,目的就是为了顾好一个家。他家中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三个儿子,夫妻俩一年到头粗茶淡饭、勤俭持家。据铁画大师张德才回忆,七十年代中期一次和颜昌贵出差到北京,他连一套像样的衣服和鞋子都没有,照相的时候是借张德才的衣服、鞋子穿的。

    颜昌贵的一生是清贫的,从没有奢望过享受,而他得到的唯一享受恰恰是铁画创作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假如说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爱好和职业结合起来就算是幸福,那么,铁画对颜昌贵而言却是苦中作乐、乐此不彼、乐在其中并伴其一生。颜昌贵也是富有的,铁画大师张家康看着颜昌贵《梅兰竹菊》四屏,感慨道:“颜昌贵作品是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啊!”

颜昌贵是为芜湖铁画而生的,他亲身经历了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四十多年从无到有,再从兴转衰的坎坷与辉煌并存的时期。他在继承了传统的铁画锻制技艺的同时又敢于不断创新,他用他特有的艺术气质突破了传统铁画的匠气,将文人画风格的铁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是铁画教科书式的人物,至今影响着现代芜湖铁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他是铁画历史上的一位巨匠,也是铁画人做人做事的楷模,一位当之无愧的铁画艺术大师。在举国上下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很值得我们后人去认真学习,好好传承。(作者:沈涛  文章来源:徽艺坊铁画网 http://www.tiehua.cn )

推荐阅读

    【本文标签】:铁画 徽艺坊铁画 芜湖铁画 芜湖铁画厂家 芜湖铁画厂
    【责任编辑】:徽艺坊版权所有:http://www.tiehua.cn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