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档案之芜湖地方戏曲《芜湖梨簧戏》
芜湖梨簧戏旧名泥簧,是流行于芜湖、当涂(含今马鞍山市)、和县、含山、繁昌沿江一带民间戏曲,其发生、发展和形成职业演唱班子在芜湖,又称芜湖泥簧,已有 200 多年历史。明清之际,每年上元、端午、中元盛大演出,祈神祝福,故又称平安戏。泥簧戏土生土长,由芜湖语言、音调和民间音乐发展而成,汲取二簧、柳子腔和昆曲等剧种唱腔和音律,形成独特的具有浓郁的江南风味的板腔体。鼎盛时期,群英辈出,形成不同流派,剧目多达三百多个。解放前,梨簧戏已衰落为卖唱曲艺。解放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指导下,挖掘、整理《安安送米》、《回头桥》、《三戏牡丹》、《合钵》、《祭塔》、《窦老送子》、《陈琳抱盒》、《闹院》、《逼休》、《扇坟》等传统剧目。 1959 年招收少年学员培训,成立芜湖市梨簧戏剧团,演出过《白蛇传》、《秦香莲》、《二度梅》、《三请樊梨花》、《尹荣归》等传统剧目和一些现代戏。观赏过梨簧戏的领导人有董必武、郭沫若、陈毅、万里和越南主席胡志明。(来源:徽艺坊铁画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