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大师储炎庆
储炎庆,安徽桐城县枞阳镇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世为铁业,有兄妹六人,自己排行第四。六岁时父亲去世,到舅父家放牛。十二岁时母亲又亡故,大哥大姐及五弟也相继夭折,二姐被人领去当养媳。自己年幼,生活无着,只得领着小妹沿街乞讨过日。街坊邻里都很同情他兄妹的不幸遭遇,后经邻居汪兴发的介绍,储才进汪永和铁铺作学徒。1917年三年徒工期满,被介绍到安庆一杨姓铁铺帮工。后又经该铁铺杨老板一位在芜湖的亲友杨吉年介绍,于1920年到芜湖西花园杨同兴铁铺帮工。后因意见不和而离开。以后则流落街头,夜晚便栖息在老城隍庙里,与一群乞丐为伍。储炎庆从乞丐们闲谈的民间的传说中得知清代芜湖铁工汤天池创制了铁画,还知道了汤天池为提高铁画艺术水平而向画家肖尺木学画的曲折经过。这故事是说铁匠的事,而自己也是铁匠,所以特别感兴趣,记忆也特别深刻,当时虽未见过铁画,但已产生要学打铁画的念头。
第二年,当他听说开设在寺码头的沈义兴铁铺老板、绰号沈胖子的会打铁画,便央人介绍拜沈为师,学打铁画。以前多年的打铁生涯,帮助他较快地掌握了锻打、接火和叠形等铁工技法。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自己也能独立锻制铁画了。
1949年4月,芜湖市委根据党中央的文艺方针,发掘民间工艺,经市手工业部门多方调查、访问下,方才了解到储炎庆有打铁画的技艺,但已有二十多年未操此业了,并且也是幸存的唯一的铁画艺人。现人已年近花甲,技艺也已荒疏,如不及时抢救,铁画技艺将濒临“人亡艺绝”的险境。芜湖市委当机立断,指定市手工业局负责抓铁画的恢复工作。局技术科派人与储炎庆组建铁画恢复组,储感慨颇深地说:“我是一个扁担长的‘一’字,认识不满一担的铁匠,党和政府这样看得起我,我一定要把铁画技艺献出,为人民服务”。经过筹办设备、购置原材料、搜集资料、设计画稿、选取艺徒工作,并在自家屋后小院内砌了一个红炉,架起铁砧,带着艺徒们经过半年的试锻,一幅取材于白蛇传的“断桥相会”铁画诞生了。储和艺徒们兴高采烈地抬着披红挂彩的铁画向市委报喜。芜湖市委、市政府领导,热情接待了他们,表示衷心祝贺,并勉励要再提高技艺,打出更美更多的铁画。
铁画试制成功后,得到省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委派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王石岑和宋哨虎两位老师来厂帮助设计画稿和对铁画工人进行艺术教育,以提高铁画的艺术性。储和两位老师朝夕相处,谈论国画和铁画的溶合问题,谈论铁画的艺术意境的表现方法等。当锻打老师们设计的铁画画稿时,两位老师都在红炉边当场讲解画上的笔意在锻制时应具有的艺术效果。储和艺徒们因此不仅掌握了绘画知识,并掌握将绘艺与锻技溶合于一起的技巧,故技艺提高甚为显著,他们之间的友谊也与日俱增而成为知心好友,这次艺术家与铁工的合作,胜过清代的肖云从与汤天池的合作。在此期间制作的“关山雪霁”、“黄山莲花峰”、“松鹰”、“花蝶”、“牛郎织女笑开颜”的铁画,艺术水平较高,被选和应邀参加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及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受到中外人士高度评价,铁画声誉日高。
1957年到1959年,储炎庆连续出席了安徽省手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全国手工艺老艺人座谈会,全国社员代表大会。在手工艺老艺人座谈会上,服务人员向朱德委员长介绍了储炎庆是铁画艺人时,朱委员长紧握储的手询问铁画情况,储讲述了清代芜湖铁工汤天池打铁画的故事和解放后芜湖发掘、恢复铁画的经过。朱委员长听后笑着对储说: “老储啊,穷人总是有志气的,汤天池就是一个有志气的人,汤天池的铁画好不好呢,当然好得很,但是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可以超过他!”
不久,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订制一批大型铁画作室内装饰,这任务由储带领艺徒赴合肥模型厂进行锻制。当1960年朱德委员长视察安徽时,再次接见了储炎庆,紧紧握住储的手说:“三年不见了,你那个汤天池打铁画的故事,还记在我脑子里。你们现在打铁画的班子怎么样?” 听了储的汇报后又说:“老储啊,你看看,我们都老了,各项事业都该考虑后继有人的问题。铁画工艺也要好好地培养接班人啊!”
1959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时,参观省博物馆陈列的铁画说:“很好”,并在储制作的“奔马”铁画前与省委书记曾希圣合影。
1962年,年已花甲的储炎庆,对铁画艺术更是精益求精。还将木刻、剪纸、金银首饰镶嵌等技法,溶进铁画制作技艺中,锻制时碰到在艺术手法上存在的问题,常和画家王石岑、张贞一、黄近玄、黄叶村及堆漆画老艺人吴思才、通草画老艺人谢白水等进行探讨。尽最大努力使铁画作品的艺术性得到最大提高,还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艺徒们。
1964年,郭沫若付委员长来厂参观,他仔细地看了铁画和锻制过程,连声赞说:“是个创造,是个创造!”并当即挥写了“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题词,高度评价了铁画艺术和铁画艺人的贡献。同年,储炎庆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赴京开会,会间与国家领导人同桌共餐,邻座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面对此情此景,储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心想:“我从一个乞儿到穷铁匠,能有今天这崇高的荣誉,是党的恩情。我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党的恩啊。” 会后,回到厂里时,有人说:“今天铁画的成就,不能忘记储老的功劳。”他听后,深情地说:“没有共产党,也没有我今天的储炎庆啊。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铁画被说成是“封、资、修”的“黑画”。铁画工艺品被砸烂,工艺美术资料被销毁,工艺厂被并转为汽车电机厂,储炎庆先被批斗,后调去看大门,其他艺徒也都被迫改行。经过千辛万苦挖掘、整理出的铁画,就这样被一刀砍掉了。储炎庆目睹这一切,忧愤成疾,他躺在病榻上还时时惦念着铁画的命运,反复叨念着说:“铁画是党用心血培养的花朵啊。”
1973年市革会根据中央文件精神,以革生字(73)08号文件,批准以汽车电机厂铁画艺人与另两单位组建芜湖市工艺美术厂,铁画得以恢复生产。储炎庆和艺徒们都欣喜若狂,储以病后虚弱的身子,带领艺徒们为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制出了“松鹰”、“黄山山水”等精品及传统的普及型的“四君子”、“奔马”等铁画。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精神和肉体都遭受严重摧残的、年逾古稀的储炎庆再次病倒,经多方医治无效,终于在1974年12月28日离开人世,终年七十二岁。在铁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上起着“承先启后、发扬光大”关键作用的一代艺术大师储炎庆与世长辞了,治丧委员会收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安徽省轻工业厅、芜湖市人民代表大会、芜湖市手工业局等单位及储的生前友好送来花圈,深致哀悼。画家王石岑、张贞一、黄叶村等撰挽词以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