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的故事——深切怀念铁画宗师储炎庆先生
为纪念芜湖解放60周年活动,芜湖电视台许、祖两记者来敝舍采访,要我提供年轻时在《芜湖日报》社担任摄影记者期间所拍摄的与芜湖有关的老照片,几经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张《铁的艺术》这幅曾参加首届安徽省摄影作品展的拙作。刹那间,看到这幅照片把我的思绪带到了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阶段。记得是1972年春,经过停产后的芜湖铁画,才恢复生产不久,当时报社总编室负责人谭公侠同志亲自向我下达采访任务,要我去拍摄铁画的生产情况,我不敢怠慢,第一次我骑着自行车,找到座落在现九华山路北的芜湖美术工艺厂,只是简陋的几间平房,在一个草棚车间的角落里,首次见到当时已久负盛名的铁画老艺人储炎庆先生,只见他精神萎糜,满脸愁云,当我说明来意后,他顾虑重重连连摆手,并说:“没有什么好拍照的”,我一再要求,他仍拒绝,我只得作罢。回到报社我向领导汇报,谭公侠同志说:“那不行,这是政治任务,一定要完成”,要我再去做工作。二次采访储老时,他向我道出了内心的委屈,原来在文化大革命前期,造反派把铁画工艺也作为“封资修”的产物,称为“黑画”,予以“扫四旧”清除出革命队伍。作为铁画工艺领头人的储炎庆,和当时所有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一样,逃脱不了造反派批斗的厄运,受尽委屈与折磨。虽然当时他已平反,但还是心有余悸,内心深处非常压抑。他对我说:“你不知道吧,前几年铁画停产,要我们这批艺人去生产‘锄头、犁尖、锅、瓢、铁铲’,这不是胡闹吗?现在虽然恢复生产了,但产品也很单调,只能生产无产阶级革命派的产品,”他指着身旁刚完成的一幅《沙家浜》铁画,接着对我说:“呶!就是要生产这种革命化的产品,你说有多难,别的题材领导很难通过”。他认为铁画既然是艺术,那么艺术就应该千姿百态,百花齐放。艺术就要不断创新,所以,他那时不仅对铁画工艺的发展感到迷茫,对自身的前途也很悲观。确实那时的铁画艺术没有个人的创作空间,绝技、才艺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让人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他还告诉我,他女儿金霞也是他徒弟,真想让她改行。我俩经过长时间的交谈,很多艺术创作理念和观点都有共识和同感。我们谈得很投机,从此成了忘年之交。当谈到拍照片,他仍不很愿意,我只得用话激他,我对他说:“我拍这张照片不是突出个人,是宣传“抓革命、促生产”,请你要协助我完成这一“政治任务”,否则,我回去不好交待”。再三恳求,最后他终于同意拍摄,并和我约定了拍摄地点、时间。
第三次我来到美术工艺厂由厂领导带领,拍摄现场安排在一间矮小的草棚车间内。根据我策划的镜头,希望拍摄储老和徒弟一同生产的场景,当时储老向我们介绍了6、7位徒第的名字,他特别提到张家康,政治思想好,聪明能干,最能吃苦,于是就确定他参加拍摄作为陪衬人物。我们把当时刚生产的仅有的三幅革命化作品《红色娘子军》、《林海雪源》、《沙家浜》加上原有的一幅《迎客松》作为背景。因车间光线很暗,我用双头闪光灯,在布光上用了一点技巧,终于拍下了这一幅《铁的艺术》。弹指间37年过去了,我因工作变动再也无缘和铁画工艺有联系。面对这幅老照片,在这段漫长的空间里,沧桑巨变,芜湖铁画工艺的发展也和芜湖的社会发展同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芜湖的铁画工艺不仅生产规模由当年的一家发展成数十家,从业人员由数十人发展成数百人,产品种类由单一品种发展成多品种。如瓷版铁画、银盘画、镀金画、纯金画、金饰工艺画……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东南亚、欧洲等十多个国家,这一切都是人人皆知,有目共睹的事实。面对这幅老照片,人们最想了解和关注的还是画面中的两位人物,他们的命运如何?过得还好吗。带着这一悬念,我走访了当事人。让我遗憾、惋惜的是照片中的主角,储老先生已于1994年冬辞世,只能给我留下一个永远的怀念。他的传人、也是他的女儿和徒弟,储金霞女士继承了严父的精艺绝技和遗志,不仅如此,而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三十多年来,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她担任芜湖市工艺美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团结领导一大批铁画艺人,潜心研究铁画的改革创新,为芜湖的铁画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她个人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国际上获得大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因而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光荣称号,并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在她担任芜湖储氏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正在为迎接庆祝建国60周年大庆创作新作品而忙得不亦乐乎。
储老的另一位徒弟,张家康已从当年风华正茂的小张步入花甲之年,他也没有辜负储老的期望。如今已成为芜湖铁画工艺的资深专家,被评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带出徒弟一批又一批地走上了铁画工艺的生产岗位。近半个世纪,他以铁墨,以锤代笔,执着地投身铁画工艺,他尤其善长山水、人物、动物、书法等题材的创作,铁画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作品不仅遍布国内各大城市,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沙特阿拉拍等国家都有他的杰作,因而多次受到国家轻工部的表彰。最近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他正在和同仁们共同探讨铁画工艺的新技艺、新品种,共同努力为芜湖铁画的发展开创新局面。这一切,我想如果储炎庆老先生在九泉之下有知,他一定会感到欣慰,他会狂喜、会变成一名永远快乐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