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精神之留一颗初心 守一份执着 保一方净土
回首创业的十二年,我们徽艺坊铁画一路步履维艰,充满坎坷,却始终怀揣着民族工艺复兴的这颗初心,坚守“工匠精神”的信念,保护“非遗”,传承“匠心”,期待“丝绸之路”的再次出现。铁画精神初心不改,铁骨铮铮继往开来。
留一颗初心
汤天池作为铁画的创始人,所作铁画在当时“名噪公孙间”,许多的文人雅士、达官贵人都是他的粉丝。由此看来,汤天池似乎可以由此发迹,过上优越的物质生活了。然而,据史料记载,汤天池“性颓放,不受促迫”,仍旧是一个民间的清贫铁工,有时临晚收工,也无余钱买酒驱乏,更为甚者,辛苦劳作一年,年终连房租也交不起,只得用铁画作抵。所以当房东的曾孙黄钺,看到其家收藏的汤天池抵作房租的铁画时,不禁叹道:“我家有屋临庄馗,汤久賃之缗未酬,岁终往往以画投,灯屏独檠多藏收。”
由此可见,汤天池当时打铁画的初心是多么的纯粹。他当之所以创作铁画,并不是为了把生意做得多么红火,成为有钱人,仅仅只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对美一种全身心的追求。在今天,我们复兴“丝绸之路”,倡导“工匠精神”,汤天池不就是我们的楷模吗?
守一份执着
抗日战争爆发了,沈国华父子的“沈记”铁铺关门后,儲炎庆的“庆记”接着也告歇业。沈氏父子和儲炎庆都是性情耿直,不畏强暴之人,故而以挂锤罢治,对日本倾略者表示抗议。期间,芜湖陷入日伪统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买铁画观赏?歇业后的儲炎庆,闲来也止不住打几锤铁画,孤影吊零,自我欣赏!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儲炎庆将濒临失传的铁画绝技挖掘了出来,成立了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又培养一批出色的铁画艺人,打制出一幅幅令人振奋的作品。
好景不长,命运多舛的芜湖铁画遭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铁画艺人被迫改行,一代铁画宗师儲炎庆只能在合并后的汽车电机厂看大门。儲炎庆不甘心,他对铁画的痴迷之心一直未曾泯灭,多次向政府反映铁画镜框,期待恢复。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艺美术厂终于又于1971年11月恢复生产,创作了《红色娘子军》、《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一系列带有时代烙印的作品。
自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又经历了改制,一批又一批铁画高手涌现,铁画作品的创新不断,精品铁画琳琅满目,铁画的防锈技术大大提高,玻璃防尘装裱成为时尚,彩色铁画种类众多。
2005年5月,“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保一方净土
在这个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高科技智能化的时代,芜湖铁画的传承和发展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虽然没有战争的侵扰,没有政府的打压,但衣食住行各种生活的压力让铁画从业者们不断负重前行。一边是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一边是融入社会的责任,很多人选择了商业利益而迷失其中。
然而,徽艺坊铁画自2005年创办以来,从一开始的一个小网店,到开起自己的实体店,再到拥有自己独立的设计研发制作营销团队。我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持做到品牌差异化,不走寻常路。另辟蹊径,合理利用自己的优势,利用互联网营销、私人定制打开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从最初几年遭排挤遭打压,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到形势慢慢好转,拥有自己的团队,一路走来,充满艰辛与坎坷,心中始终被汤天池那种不忘初心的纯粹、儲炎庆坚强不屈的骨气深深激励着,从未想到放弃,毅然坚持下来。
回顾过往,我们在室外景观、酒店空间、企业校园的文化墙、家居装饰以及商务礼品的私人定制领域,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案例,不断提升铁画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生活价值,让铁画从“名噪公孙间”陆陆续续进入大众的视线,深得世人所喜爱。
未来的路上,徽艺坊会始终保留这份铮铮铁骨的精神,“留一颗初心,守一份执着,保一方净土”。
(编辑:陈兰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徽艺坊铁画网 www.tiehua.cn )
铁画市场开拓持续领先,杭州G20峰会装饰铁画唯一定制厂家、户外广场喷泉景观铁画开创者,服务客户3680家,成功定制案例超过10000余起,成就徽艺坊铁画领先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