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雅格调 现代风韵——王石岑
王石岑(1914一1996),安徽省合肥人,当代著名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先后任教于安徽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安徽艺术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曾任首届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诗词协会顾问、安徽省文联 委员、安徽省政协三、四届常委。早年拜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黄君璧为师,以其谦逊诚朴和好学的精神,得其恩师全部真传,长期不懈九年之久。黄君璧还引荐他向大画家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师求教。由此他的眼界开阔,兼彩博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夫。
他对傅抱石的皴法,李可染的笔墨,都兼取其长并经过吸取用于画作。他继承传统的同时,十分注重师法自然,一生中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先后曾十次登临黄山观看峭石云泉;去华山,領会峰险峦峻;深入三峡,登峭壁而涉急流…..深入观察和纪录。
王石岑有着如此对祖国山山水水的感受和体会,又掌握了精湛的传统技法,厚积薄发,再以他的勤奋和悟性,能创造出许多好作品,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王石岑的成就和贡献,早为世人所公认。他丰富的艺术积淀,全面的素养将他的山水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作品的诗画境界在中国现代山水画中独树一帜。以他的《迎客松》画稿创作的大型铁画,从五十年代末至今,一直摆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展示中国人民高尚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的具体形象。
点帆楼是王石岑画室名,意指用手中的画笔把祖国的河山装点的绚丽多彩,用片片白帆放飞理想,充满了主人的浪漫情怀和诗意的寄托。王石岑先生在点帆楼里创作了无数优秀作品,其中《晓雾初开》曾在意大利等国展出,巜黄山百丈泉》由文化部推荐在美国加尼福尼亚州展出,《望岳渡千山》陈列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九华天台》入选大型画册《长江》,竖2.5米、横4.5米的巨幅国画《迎客松》,以其为样本制作的铁画迎客松至今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以及巨幅壁画《梅岭初晴》《群峰竞秀》长期悬挂在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候机大厅 。
一九六三年王石岑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这是由华君武签发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证。
这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委员会颂发的政协委员证书。由于王石岑在绘画上的突出成就,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政协三、四、五届委员、常委称号。这是党和政府对王石岑的极大肯定,也是王石岑的荣誉。
新中国成立后,王石岑在全国的影响力主要是二幅作品《关山万里图》《黄山》入选全国国画展览会后得到了充分展现。
由于一九五三年国画展览会的重大影响,人民美术出版社于一九五四年出版了此次国画展览会的作品目录。这里展示的作品目录就是当时大展组委会亲自发给入选作者的,并有签名印章。
1954年4月,王石岑、方诗痕、周觉钧代表安徽省出席华东美术家协会成立大会,周觉钧当选常务理事。会议结束后,由秘书长宣布人员排序,集中在文联篮球场合影。这次的合影,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盛况空前,名家云集,为开拓我国新美术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回来后,根据华东美协章程要求和工作需要,周觉钧积极推选周芜、郑震、方诗痕、王石岑四人参加华东美协会员组织。不久,方诗痕、王石岑二人申报通过,批准为华东美协会员。华东美术家协会是由时任华东文化局局长赖少其倡导和筹备成立的。
为了迎接人民大会堂的建成,安徽省委决定由芜湖市的传统铁画做为礼品赠送人民大会堂。在省市领导的重视下决定:铁画迎客松画稿设计者为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王石岑,铁画打制是由芜湖工艺厂铁画老艺人储炎庆带领其八大弟子:储春旺、张良华、张德才、颜昌贵、杨光辉、吴智祥、殷元绍、钱学文来主锤。由王石岑主笔的《迎客松》图,长为4.5米,高为2.5 米,作屏风装饰。画稿中迎客松顶天立地,挺拔不阿,意境高远。近处为玉屏峰一角石崖,远处为"松鼠跳天都"奇观,黑线勾勒出壮丽的黄山主峰天都峰,这正是黄山中精致景象所在。据当年参加制作迎客松的老艺人回忆,王石岑在设计画稿中,写生作画,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那时候的交通还很不分便,为从黄山到芜湖来往奔波,王石岑的鞋底都磨坏了好几双。铁画《迎客松》画稿,王石岑等人修了又改,改了又修,宣纸整整用了一卡车。可以想见,付出了多么大的辛勤劳动和忘我创作的牺牲奉献!
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内,有一棵"迎客松",是一幅铁画。这幅铁画是一次大画家和民间铁画艺人相结合,由安徽省著名新安派画家王石岑与民间铁画艺人储炎庆共同完成。最终一幅由 200 公斤熟铁,用最原始、最耗时、最耗工的锻钢技术锻造而成的巨作终于完成。《迎客松》制作完成后,被送到了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不久,周恩来总理到安徽厅观赏,大为赞赏:"这幅铁画做得太好了!铁打的迎客松,象征我们祖国的万古长青,再说我们中国人好客,迎客松的寓意很好。它既有政治气派,又有艺术魅力,是美与力的最佳结合。"就这样,周恩来一眼看中了这幅《迎客松》,并指示工作人员将其重新安置于接待厅,让它作为中国人民友好、好客的象征,广迎五洲宾客,广结四海朋友。
周总理与外宾在人民大会堂迎客松屏风前合影
铁打的"迎客松"
在人民大会堂招待厅的门外,屹立着一幅巨型铁画《迎客松》。画中的迎客松枝干弯曲,酷似张开手臂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管理人员告诉我们,它是由 200 公斤熟铁,用最原始、最耗时、最耗工的锻钢技术锻造而成的。这幅《迎客松》上面那成千上万个松针都是用铁锤一根根敲出来又逐个锻接在一起的。这件被珍藏在人民大会堂里近50年的无价之宝究竟是什么人创作的?它又是怎么打制出来的呢?铁画的落款上没有工匠的名字,只留下了"芜湖铁画"4个字。
人民大会堂的铁画《迎客松》
那是1959年的一天,正在家中作画的安徽省著名新安派画家王石岑突然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让他创作一幅大型国画《迎客松》。当时,人民大会堂落成在即。每个省为了装饰本省的大厅都拿出本省最具特点的手工艺绝活。而铁画是安徽省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黄山松又是享誉海内外的一个独特树种。安徽省委决定,组织人员打造一幅巨幅铁画《迎客松》。
当时王石岑的烦恼不仅在于对铁画这种题材的陌生。而且他了解,在铁画的发展史上,每一件优秀作品的诞生,都是一位画家和一位能工巧匠的共同创造。而此时,谁又能和他一起担当起这个重任呢?
对于储炎庆和画家王石岑来说,这都是一场特殊的战役,因为王石岑当时并不了解铁画的制作工艺,因此他很难一下子就拿出符合铁画特质并便于实际操作的画稿。而储炎庆虽然熟悉铁画的制作工艺但是在绘画艺术方面却是刚刚入门,此时,两个人的磨合就成了这幅作品成败的关键。
王石岑对于芜湖铁画的作用著名艺术家郑震先生有如下论述:五十年代后期,石岑应著名铁画艺人储炎庆的约请,为芜湖铁画厂制作一批画稿,由于要适从铁画的制作工艺,画稿必须以线为主,这样对画家来说,不用渲染皴擦、不施色彩,是对基本功力的一种检验。他画的铁画画稿大到几丈的巨幅迎客松(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长达数十年之久),小到不足一尺的小品,线的刚柔顿挫,聚散疏密,简练而不空,繁多而不塞,使铁画艺术再度进入一个新的繁荣的高度,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如今一些介绍铁画的书籍和文章,却对此有所忽视甚至是略而不提他的作用,我以为是不公允的,没有他和储炎庆的合作,铁画艺术的再度辉煌。几乎是不可能的。至今,几十年后他当年为铁画所作的画稿大都流散在私人手中,被当作珍品而为收藏者重视。由此也可以证明他对铁画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王石岑在创作大型壁画《梅岭初晴》,这幅壁画长期悬挂在合肥骆岗机场,该画气势恢弘,震撼心灵。现收藏在安徽机场管理局的大型保险库。《梅岭初晴》作品中,体现其对自然的描绘,融入了对人类创造力的歌颂。画面中高峡平湖,群峰环抱。雄伟壮观的人造水库大坝,隐显于深山茂林中的水电站,耸立云天的高压电线架……真实而朦胧,其诗意般的浪漫主义情调,组成一部人定胜天的交响曲!反映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蒸蒸日上,歌颂了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
国画《晓雾初开》是王石岑的代表作,曾在国内外展览,影响力深远。后被荣宝斋收藏,上世纪八十年代与国内一批大家作品被荣宝斋印制成明信片,在国内广为流传。
王石岑绘画题材大都取自名山大川,新中国成立后王石岑回到故乡,从新安画派汲取了创作灵感。喜欢上了安徽大型水库这一题材,画遍了梅山水库、佛子岭水库、陈村水库等大型水利工地,从不同的角度,以《晓雾初开》命名的作品成为经典。
王石岑早年作品《人造湖上的木材流放》曾刊登于中国《美术》。杨岸森先生游佛子岭水库有感,留下此佳句,并找出当年王石岑创作此画时的地方。此画现收藏在中国美术馆。
王石岑入选全国美展作品《山村秋夜》之前被人们称为传说中的作品,因为很少有人见过作品真面貌,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后经收藏家翟牛先生多方查找,终于在60年代初中国巜美术》上找到作品的照片。 收藏家、美术评论家杨岸森先生曾评论王石岑的画:王老丹青高手,笔墨一流,素养全面,诗词书画均入上流,所画山水,承乃师黄君璧之衣钵,放以傅抱石之散锋,敛以黄宾虹之古厚,立倪高士之品格,传新安派之高情,格调超逸,品第高古,立于现代画坛之丛林,几无敌手!
山村秋夜
王石岑以饱滿的创作热情,多次深入生活,旅行写生,画了大量的速写。并先后创作了《关山万里图》、《清溪归牧》、《山村秋夜》、《地上天河》、《黄山採药图》等作品,参加美展,或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中,《黄山採药图》与恽振林合作获全国美展一等奖。
黄山採药图
一九五四年八月华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国画选辑集中了当时华东地区国画大师陈之佛、杨建侯、王个移、贺天健、潘天寿、刘海粟、卓启俊、王石岑的精品之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五十年代初王石岑由重庆举家回迁家乡合肥,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王石岑的创作激情。这期间他创作的作品〈黃山烟云〉参加全国美展,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人注目,并大获成功。该画从经营位置,笔墨语言,构思布局,意境渲染等方面,均显示出深厚的艺术素养和非凡的的才华。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并先后创作了〈关山万里图〉、〈淸溪归牧〉、〈山村秋夜〉、〈地上天河〉、〈黄山採药图〉与恽振林合作,其中,〈黄山採药图〉获全国美展一等奖。
一九五三年王石岑的《黄山》《关山万里图》两副作品入选全国国画展览会,以此奠定了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应该是王石岑先生创作最活跃也是成果最丰硕的时期。在这期间王石岑先生的作品被多家美术刊物发表,被中国驻外使领馆征集及收藏,入选多次全国美展并被政府机关机场大厅等重要场所征用。
本世纪中国美协权威刊物巜国画家》多次刊登王石岑作品及相关文章,对传播王石岑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图《山乡巨变》被巜国画家》2012年第一期选为封面。
郭因先生与王石岑交往甚密,早年互有赠送作品。2014年春我就是带着郭老的这封信,拜访了郭老并请郭老给纪念展写前言。当郭老看到了当年自己写的亲笔信,激动不已连声答应。郭老写的《信笔所之,风情万种》王石岑画展前言也就诞生了。
王石岑先生作为国内著名画家一生创作了很多书画精品,作为教育家一生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为安徽的文化艺术做出杰出的贡献。
作品欣赏
(转载自2018-03-25 安徽画廊)
(编辑:陈兰 徽艺坊铁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tiehua.cn )
徽艺坊铁画:传承300年国家非遗铁画锻制技艺,专注精品铁画定制,G20峰会装饰工程铁画定制厂家、广场喷泉景观铁画开创者,服务客户3680家,10000余起成功案例见证实力。咨询可直接拨打电话:18055335968(或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