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赴皖南、景德镇考察
(转载2017-07-08 郭兵要 铁画艺术)2017年6月27日,国家艺术基金《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的全体学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10天的考察写生之旅。
第一天,学员们参观了铜陵青铜时代雕塑实践基地。学员们带着期待与向往来到参观地,遥望雕塑基地外观,分外庄重,体现了青铜雕塑文化的博大精深。铜陵青铜时代雕塑负责人带领学员们参观了基地的大型青铜城市雕塑、宗教艺术雕塑、原创架上雕塑和彩铜工艺礼品的创作生产、销售及安装。在馆内,陈设的文字、图片和实物,形象地展示了青铜雕塑的发展脉络。进入门口的墙上挂着“如哲人一般思考,像匠人一样劳作”——踏实的企业精神,进取的人生态度。
通过讲解员的解说,学员们在一件件展品和一座座雕塑中体会着工艺美术精神。
学员们在此次参观过程中,学习匠人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环绕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6月27日至6月28日,国家艺术基金铁画研修班来到风景如画的查济,探访徽州三雕,体味徽州文化。
导游为学员们讲解着查济的一座座牌坊
在极具徽州韵味的古建筑里学员们合影留念
在前往呈坎途中经过歙县,学员们一起参观了黄山市歙县正辉砖雕艺术研究所,拜访吴正辉大师,感受砖雕艺术。
吴正辉,1987年毕业,与园林花卉专业后从事雕刻20多年,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三雕(砖雕)代表性传承人,获黄山市徽派建筑“徽匠”大师称号。被安徽省文联、民协授于杰出传承人(工艺大师)称号,特聘吴正辉为中共歙县县委统战部徽文化艺术人才联谊研究中心砖雕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员。
6月29日上午,学员们来到了被宋代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呈坎古村落,通过讲解员介绍,感受徽州文化。
下午,来到黄山市徽派雕刻研究所,拜访曹篁生先生,参观徽雕工艺。
曹篁生,1969年生於徽雕世家,名永盛,著名徽雕大师,因雕刻技艺精湛出众,被人尊称为“徽雕骄子”。
学员与曹篁生在徽雕技艺方面进行交流
随后,学员们来到以其灵秀之气和人们眼中的佛祖禅佛圣地而为世人尊崇的灵山。通过牌坊,沿溪水逆流而上,学员们感受着灵山绝佳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动人的传奇故事。
离开灵山,学员前去参观洪建华雕刻艺术馆,拜访竹雕大师洪建华。
洪建华,1971年生,徽州区人。16岁起投笔捉刀,秉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至今。其作品既传承了明、清时期的艺术风格,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捉刀稳健、行刀刚劲、构思巧妙、古朴典雅、文风厚重。
晚上,到达景德镇住处一木居,开始了为期六天的景德镇之旅。
6月30日,学员们一起参观了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主要景点有历代古窑展示区,陶瓷民俗展示区,水岸前街创意休憩区三大景区。
7月1日上午,上午参观雕塑瓷厂,乐天集市;下午去老厂参观材料市场,选择自己喜欢的器形和釉料。
7月2日,颜色釉课程,学员们把自己买来的坯施颜色釉或用颜色釉进行绘制。
学员们了解瓷之材料,学习瓷器上釉方法
7月3日,参观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的瑶里。
学员们了解村庄历史,寻找古瓷瓷片
7月3日晚上至7月5日上午,在景德镇的一木居分组轮流进行拉坯学习,其他小组继续进行自己的捏塑创作,用青花或釉下彩绘制瓷板、茶具。
7月5日下午,参观进坑村古窑址。
参观东郊学院
7月6日,下午到达安徽博物馆,欣赏徽州三雕和芜湖铁画。晚上,返程回芜湖。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深,对于徽州三雕艺术及古雅的竹雕、瓷器等有了更深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索,在不同领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 汲取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学以致用,不断思考着如何与芜湖铁画相结合并进行创作与创新。接下来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学员们将开始进行铁画创作,期待学员们创作出优秀新颖的铁画作品,为芜湖铁画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焕发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元气与活力。
孙莉 陈天云/编辑
徽艺坊铁画:传承300年国家非遗铁画锻制技艺,专注精品铁画定制,G20峰会装饰工程铁画定制厂家、广场喷泉景观铁画开创者,服务客户3680家,10000余起成功案例见证实力。咨询可直接拨打电话:18055335968(或加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