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铁画工艺探索之路【尹福泉铁画论文】
铁画来源于国画,其风格一直是黑白表现。它以铁为材料,艺人们通过“锻、钻、铆、锉、焊”等工艺技术将国画中的“点、勾、皴、擦、染”巧妙的表现出来,给人以“铁为肌骨,画为魂。”的心灵震撼。可如何在铁画上上彩,一直是困扰在铁画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铁画虽源于国画又不同于国画,铁画半浮雕立体感的效果,一方面依托的是铁线条、块面的相叠组合,尤其重要的是依靠锻打和整形处理来表现画面肌理,如花卉叶面上的纹理,枝干的斑驳虬劲的渲染。但国画中的色彩浓淡相宜,色彩过度等效果在黑白的铁画中却无法表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对工艺品的消费选择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有着较高的工艺要求。来芜湖工艺美术厂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中经常有人提出铁画能不能制作成彩色的,而铁画人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制作彩色铁画。2000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铁画老艺人杨光辉先生(注:现为中国十七位亚太地区工艺美术大师之一)首创的彩色铁画《古凤》应运而生,开启了创作彩色铁画的先河,该作品现藏于芜湖铁画博物馆。当时老艺人大胆创新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铁画人继续探索彩色铁画的发展之路,因此,我与同行一道加入研制彩色铁画的行列中,铁画研究会专门成立了彩色铁画研究小组。我们在制作铁画的时候,发现有好的素材就尝试用各种顔料对比国画稿在铁画上进行着色处理。将铁画画面中的远山近景、花鸟树木及高光部分的色彩过度尝试着以色彩表现。为了保持铁画中铁的原始韵味,且又能使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靓丽,我们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遇到难题就去请教画家老师给予指点,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我们终于找到了用丙烯顔料上色的可行性工艺方法,经过不断实践以及改进工艺,彩色铁画终于研制成功。
当时为什么选择丙烯顔料上色呢?因为丙烯顔料是顔料粉调和丙烯酸乳胶制成。它与油画顔料及其它顔料有几点不同:1、可用水稀释,方便着色。2、速干,落笔几分钟既可干燥,不必像油画作品那样完成后需等数日后才能上光。3、着色层干后迅速失去可溶性,附着力强,同时形成坚韧有弹性的不渗水的膜。4、顔色饱满,浓重鲜艳,色彩逼真。5、作品完成后持久性较长,油画中的油膜时间久了容易氧化变黄,甚至产生龟裂,而丙烯顔料从理论上讲不会脆化变黄。6、丙烯顔料在使用方式上与油画的最大区别是带有一般水性顔料的操作特性,既能作水彩又能作水粉用。因此,我们最终采用丙烯顔料为铁画着色。
彩色铁画制作工艺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有充分掌握其工艺技术要求,才能够运用自如、得心应手。首先是准备好丙烯顔料、调色板、毛笔、排笔以及经过防锈处理的铁画半成品。给需要着色的部分进行两次白漆打底,待自然凉干或烘干后根据画稿进行着色,色彩的把握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要抓住其画面的主色彩,分清浓淡墨,把握好疏密层次关系。做到绘制准确,达到画面逼真的效果。着色完成后,经过自然凉干再烘烤,烘烤温度40~50度,时间半个小时左右,最后才是上光油。这样,彩色铁画整体画面才算基本完成。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在铁画着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顔料不能太厚,以免影响铁画锻打锤痕的质感。
相比较而言,传统铁画苍劲潇洒、古朴典雅,而彩色铁画则在浓烈的烟火锻迹锤痕中增添了几分铁骨柔情。彩色铁画一经问世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作品一直很畅销。虽然彩色铁画至今仍饱受争议,但是,我认为铁画人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毕竟时代在发展,还是让时间去检验,让后人去评说吧。2009年,芜湖工艺美术厂厂长、芜湖铁画研究会会长赵昌进撰写论文《彩色铁画的工艺技法》刊登在安徽工艺美术第四期上,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彩色铁画的制作工艺;同时,赵昌进还亲自带头制作彩色铁画,使彩色铁画的制作人员更增强了信心。同年,在新落成的芜湖市文化馆举办了“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及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首届芜湖铁画艺术精品展”,第一次展出了六位铁画艺人制作的六幅彩色铁画作品,经过多位专家、教授的评选,其中三幅作品获得金奖,三幅作品获得银奖。这是对彩色铁画的一次最好褒奖,也是对铁画人大胆创新的成绩肯定。
如今,彩色铁画经过不断的工艺革新,工艺技术也在逐步成熟推广。其实,芜湖铁画的诞生本就是从创新开始的,创新之路是一条艰难之路,也是必经之路,芜湖铁画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创新。在继承传统上搞创新,让传统的芜湖铁画在创新中不断谋求发展,是我们铁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毫无疑问,彩色铁画研制成功是芜湖铁画人的一次大胆探索。